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燦爛千陽


小說的迷人之處在於無法讓人停止對下一個段落章節好奇,情緒的轉折起伏隨著文字的堆疊,主角的故事遭遇產生了很深的鏈結,小說是文學之王絕對是的。上週出差到美國Washington D.C. ,從飛機上開始閱讀燦爛千陽,回程到了在New York的旅館中,把這本故事有無比沈重的書讀完,燦爛千陽- 「數不盡照耀她屋頂的皎潔明月,數不盡隱身她牆後的燦爛千陽。」這來自一位十七世紀波斯詩人對喀布爾的形容,也是這部新書名字的由來。光頻藉這四個字絕對無法理解這是一個悲傷的環境,兩個女人悲傷的故事,面臨戰爭的苦楚,婦人生活在家庭暴力陰影之下,對於痛苦的環境無力卻又必須習慣著忍耐著,如同李昂的那本<殺夫>長期在婚姻暴力陰影下的女性,最後終於向自己也對社會用行為來控訴。

瑪黎安終其一生背負著"哈拉密"這個沉重的包袱,因為哈拉密是得不到家庭溫暖與公平對待,在面對抉擇時候脆弱的父親,讓他悲傷不已,最後甚至痛失最摯愛的母親,讓自己從此掉入悲慘的深淵。對比於瑪黎安,萊拉的幸褔原本是可以預見的,然而卻因為阿富汗的無情戰火,面對親人的死亡,最終殘酷的現實,還是降臨。為了與自己摯愛的結晶,身為一個母親的堅強,即使明知未來是水深火熱,還是走入ㄧ段家暴的婚姻,為了就是讓生命可以延續,讓希望的火苗不滅,對瑪黎安跟萊拉有更多的感動與不捨, 穆斯林婦女穿著的布卡,是男人對女性最沒自信的遮羞布,但它卻遮住了阿富汗婦女的受傷軀體,也掩蓋內心的憤怒跟傷痕,最後總期望有天可以脫掉布卡,讓數不盡的燦爛千陽把自己生命照亮。這本書將阿富汗30年來的政權轉移,2001年塔利班政權摧毀了巴米揚谷地的兩尊大佛,在故事中讓我們有一份認識。

延續著上ㄧ本成名作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催化淚腺的能力,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 這本燦爛千陽,同樣讓人在讀畢淚流不止。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關於閱讀的 INPUT 與 OUTPUT


前幾天與Levin Chen 吃飯,他給我一點很特別的建議,就是不要再看太多的書了,書念得過多了對思想的清明沒有幫助,修煉是要多覺知並且實踐,光讀書不會發現真理的。


輸入大於輸出 是好事嗎?
我確實在最近正在思考這件事,我從資訊的輸入與見解的輸出來看,確實我的輸入遠大於輸出太多了,讓自己的腦袋塞了太多的東西,當一本書讀畢,還來不及消化沈澱,轉換成自己的見地與智慧,那種資訊的焦慮與買書的衝動就又上來了,所以又接著讀下一本,因此輸出的機會與時間根本沒有。這樣的情形,缺乏反芻與內化,沒有辦法在閱讀後將內容變成自己的智慧,只讓書中內容成為一種資訊或是知識,產出的只是書摘或是淺薄的心得,並無法成為登上大雅之堂的作品。


盡信書不如無書
讀了書後,就將之視為聖經,一切引經據典,按圖索驥,忽略了現實的因素與考量,更甚者排除異己,獨尊單一學說,這樣就容易造成偏差,結果反而是更糟糕。我見過有些讀了很多書的朋友,雖然到了一種學富五車飽足,但是過渡咬文嚼字,讓人感覺有種距離感;也有一種百科全書型的朋友,很多東西他都涉獵,但是就是沒 有洞察力與感動力,與之談話如同讀索引,再往下自己去讀吧;最後一種就是讓自己腦袋成為別人思想的運動場,特別是讀的學歷越高,但是實戰經歷很少者,常常會把用各種理論,分析工具, 現象觀察當成談話的框架,但是自己深陷框架中而不自覺。

保持清明,獨立思考才是硬道理
張忠謀曾說:企業需要創新,這需要苦思或靈機來產生洞察。以學問的金字塔來說,最底層是raw data(資料)。我們大學教育,讓很多人可以把raw data 組織成 information(資訊);information上面是knowledge(知識),這個過程,我認為需要經過個人的internalize(內 化),他才能夠說,這知識是我自己的,這個過程就是獨立思考。產生一個知識系統是一個金字塔,你可能需要建立好幾個金字塔。例如半導體是很大的產業,受世界大國財經變化的影響很大,所以需要好幾個金字塔,然後經過苦思,或是靈機一現,像電光一閃,才會有洞察。我覺得這是更高的一層,有了洞察,就有創新、發明。“

但是要怎麼可以常常有洞察力與靈光一閃呢?我認為常運動,保持清明覺知,連結作者寫作時的高度與深度,
可以充分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或是帶著目的與需求選書,用批判精神與獨立思考,內化出的個人的智慧,訓練自己的洞察力。我正在設法讓自己進入另外ㄧ種閱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