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30日 星期六

查令十字路84號


"發現了書與人際間互動的最大極致", 已經被公認為愛書人的必讀經典, 2000年我去過倫敦的Charing Cross Road, 這條路段是有名的書店街, 如果我早讀這本書幾年,我就能對此地進行朝聖之旅, 不過話說回來, 台灣也會有查令十字路84號的故事嗎?

兩個未曾謀面的愛書人,透過一封封書信的往來以及對於書籍的愛好和收藏,分享兩顆心靈之間,既遙遠又貼近的距離和感受,在人與人的互動之間,感受到溫暖以及靈性……這是一本與心靈直接對談的真誠友誼,愛書的人,請用最放鬆且自然的心情來閱讀吧!海蓮‧漢芙因為對英國文學有極濃厚的興趣,但是卻因地處美國,所以時常找不著自己想要的書,於是透過英國某家書店的廣告單,就此展開與書店長達二十年的書信往來。 這是一本由書信架構起的真人真事的故事,所以文字不浮華艱深,一種人與人之間友誼的純粹真誠表露無疑,作者找書買書都透過這家書店,她偶爾會寄一些肉、蛋類或禮物給書店的員工,這對戰爭後因物資缺乏而需由政府管制與分配食物的他們來說,是種莫大的恩惠,於是透過這真誠的方式,素未謀面的眾人,彼此間的友誼深厚且真誠。

2004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五顆星的圖書。這是一本每個人都值得讀的書,媲美《西藏生死書》, 很少談論生死話題的書讓人感覺這麼溫暖,這麼從容。 像春天的風。生死學的課題每一個都會遭遇,大部分都是事情突然降臨時,事情發生後以悲傷、懊悔或是宗教的撫慰來解決心靈的衝擊面對,能夠在事前以正面、從容對所剩生命的積極態度看待,正是這本書所帶給我的啟示。
  
不知死,焉知生 ,「只要你學會死亡,你就學會了活著。」這是第四堂課時墨瑞對米奇說的話。你可能不認識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他是美國知名的體育記者和專欄作家,墨瑞‧史瓦茲(Morrie Schwartz)則是大學時代頗為器重他的一位教授。墨瑞後來罹患了一種簡稱為ALS的重症。這種病的症狀是肌肉會從腿部逐漸地萎縮,當萎縮到達肺部時,生命隨之結束(著名的物理學家,《時間簡史》的作者—史蒂芬‧霍金,就是得這個病)。《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在他最後的生命中和米奇談論有關愛、感情、寬恕…等人生課題的一個紀錄。米奇每個星期二去探望他,就像當年在大學的時候一樣,選修每個星期二墨瑞的課。所不同的是,時間已經過了16年。而米奇這次所學的,不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有關「活著」這件事。

  很難想像,看著自己一天天地接近死亡,是一種什麼滋味,特別是這種「接近」可以「感覺」得到的時候。身處其中的墨瑞是這樣看待的,「若有必要的話,我會好好哭上一場,但哭過後我會專注在生命中仍未失去的種種好東西上面:來看我的人,我聽到的事情…」「看著自己的身體慢慢萎縮至死,是很可怕,但這也很可喜,因為我有充分的時間說再見。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幸運。」

  墨瑞的幽默樂觀和對生命的熱情,伴隨他的處境,讀來格外令人感動。這個垂死的老人誠摯地向他疼愛的「夥伴」(兩人在大學時代以「教練」、「夥伴」相稱)傳達,真正可怕的不是生命結束,而是活著卻不知所做為何。有很多人其實在活著的時候就已死去。

  「死亡,是件悲傷的事,米奇,但活得不快樂也是悲傷。」

  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事,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也可能大多數人都還沒找到自己的答案。米奇在社會中沈浮了16年,擁有了名聲、權利,和財富,但他直到再度和老教授重逢,才發現自己生命的意義。《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柔軟了他世故冷漠的心,也提供我們一個重新檢視自己生活和價值觀的角度。

   米奇在書中說他的老教授一直喜歡跳舞。「音樂並不重要,不管是搖滾、大樂團或藍調,他來者不拒。他會閉上眼睛,臉上掛著幸福的微笑,開始有韻律地手舞足蹈起來。」而且,「當墨瑞和你在一起,他是真的和你在一起。他會直看進你眼裡,聆聽你講話,彷彿全世界只剩下你們兩人。」

  讀完全書,閉上眼,我彷彿也可以看見一個快樂的老人,在陽光下獨舞。溫柔的光芒伸手可取,那裡有一整個世界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