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我的2019 閱讀清單- 10大好書

 我的2019 閱讀清單- 10大好書
過去這10年,每年的歲末總是會迫使自己從整年的閱讀中挑選10本好書,主要是寫給自己看,一方面作為學習的註腳,一方面為記錄生活的刻度。今年的閱讀因為工作關係,我採用了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的3個月與3年主題學習法,每年會設定一個新主題,以3個月為單位時間集中火力學習;有興趣深入,同時再擬定一個為期3年的計畫,與3個月主題並行,透過持續地多元領域學習,讓自己從已經熟悉的既有領域,有計畫地一階段一階段向外跨領域邁進,我設定了三大主題,人工智慧 x 產業知識 x 經濟轉型是今年的閱讀計畫主題。
人工智慧相關的好書,首先是陳昇瑋執行長與溫怡玲寫的暢銷書《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我也參與書中有關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篇章的故事。過年期間拜讀了清大講座教授簡禎富的《工業3.5:台灣企業邁向智慧製造與數位決策的戰略》,年中讀了美國辛辛那提特聘講座李傑教授的《工業人工智慧》,還有暑假去旅行購得的兩本英文的好作品,談人機協作的變革轉型《Human + Machine: reimagining work in the age of AI》、智慧醫療的大推之作《Deep Medicine: 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make healthcare human again》。其他還有2本,分別是好友裴有恆、陳文琦所寫的《人工智慧在物聯網的應用與商機》是 AIOT領域的入門暢銷作,另外一位朋友陳顯立著作的《流量新紅利時代:商業模式決定變現之道》則是電商領域的好書。在產業知識方面,我要首推黃欽勇社長的《科技島鏈:中美日韓台共構的產業新局》,對於晶片產業,中國半導體科技專家謝志峰與陳大明的《一本書看懂晶片產業》很飽滿,另外前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的《行動5.0 : 創造5G數位紅利》對於電信業出身的我,很親切。最後有關經濟轉型的主題,這本《英國製造:國家如何維繫經濟命脈》是非常好看的國家經濟報導分析,還有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 Edward Glaeser的《城市的勝利:都市如何推動國家經濟,讓生活更富足、快樂、環保?》是21世紀都市規畫經典。
1. 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 陳昇瑋、溫怡玲
這是我會跟所有台灣企業推薦的一本人工智慧入門書,不只文筆流場、淺顯易懂,更重要的是書中的每段論述都是實際深入產業後的思考與內省,成立AIA後,我們專注在推動產業AI化,2018 目標是AI大軍,創造AI 趨勢效應與話題; 2019 量變帶來質變, 驅動應用大爆發成為產學合作平台,2020 大AI時代的來臨,加速產業應用落地,讓AI應用成為產業競爭力的標配。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醫療產業、金融與零售產業等,不管是各個領域的產業對於AI的需求都會愈來愈高。包括如何在應用AI來進行更精準的規劃與預測,生產時具有更高效率及高品質的流程,行銷上在對的時間、對的價格、對的產品提供給對的人,提升客戶的滿意度,才有辦法實現企業的長遠經營。有句話說,以前做甚麼是因為生活需要,現在做甚麼是因為轉型重要,以後做甚麼是因為世界想要,希望與我們6000位校友,一同透過人工智慧來改變台灣的面貌。
2. 工業3.5:台灣企業邁向智慧製造與數位決策的戰略/ 簡禎富
這本簡禎富教授的《工業3.5》出版,填補我在智慧製造上知識的空虛,今年春節熟讀了兩遍後痛快淋漓時有共鳴,很多原先工作上的想法與理念,原來已經有大師在前面開路了,他在智慧製造上的深厚造詣,讓我們得以在巨人肩膀上俯瞰通往工業4.0的路線圖。《工業3.5》是一個進程策略,這背後有現實考量與方法步驟,混合、分工、權宜、反攻四個階段,從處於人腦密集的決策作業到達智能製造的數位決策,簡教授提供一系列實際可行的工具與方法,幫助生產管理與優化營收的「PDCCCR製造策略架構」、指揮分散式決策的「數位大腦」系統、優化決策關鍵因子的「龍捲風分析」、指導人機協作的「鋼鐵人」增強決策品質,每一個工具方法都是從產學合作經驗中淬煉出來的成果,全然落地的實證,幾個經典案例:機能布製造大廠、半導體領導企業、光電面板指標公司,常常讓我停下思考,嘗試揣摩當時作者的心境,為什麼會這樣處理問題、原來問題可以這樣思考、學習高手是這樣做的…
3. 工業人工智慧/ 李傑, 劉宗長, 高虹安, 賈曉東
李傑(Jay Lee)教授因為擔任鴻海集團副董事長,這本書就是主導集團的IAI (Industrial AI)執行團隊,透過本書介紹工業人工智慧的系統工程方法,從傳統演算法(Algorithm)以及以算法為核心的思維,進展到以系統整合(亦即算法、算力跟工具的使用),應用落實於實際場域的方式來展現工業人工智慧的價值。提到工業人工智慧應用場域已逐漸發展,例如機器的監控、船舶的省油、引擎的健康管理、醫療系統的遠端維護等,經由一個系統工程的觀念,附註介紹不少案例與圖表,去闡述工業人工智慧在應用的流程與經驗學習過程。對於智慧製造的生產製程、排成優化,數據的收集整理到工廠端的應用出口,有詳實的描述。
4. Human + Machine: reimagining work in the age of AI/ Daugherty, Paul R.、Wilson, H. James
Authors Paul R. Daugherty and H. James Wilson argue that humans and machines are “symbiotic partners” that can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 better, brighter future for us all., they wanted to debunk the widespread misconception that productivity is a zero-sum game in which humans have to fall by the wayside as machines continue their inexorable rise. Human + Machine paints a vision of the future in which machines perform the tedious grunt work currently done by human workers. The robots of tomorrow will free up humans to do what they do best: unleash their creativity and solve problems. The authors call this predicament the ‘missing middle’ and suggest a five-step plan – MELDS – to help address this challenge.
• Mindset: Work must be ‘reimagined’ to find ways for machines to enhance human performance.
• Experimentation: Businesses need to invest time and money in finding areas where AI can be introduced.
• Leadership: AI must be used responsibly by management. Chasing easy quarterly profits must be balanced with long-term issues such as the impact of layoffs.
• Data: Companies must build a data supply chain just as carefully as any other type of supply chain.
• Skills: Businesses must invest in training their workers with new skills such as having people learn how to work with machines.
5. Deep Medicine: 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make healthcare human again / Topol, Eric
The AI has everything about your prior medical history, your labs, your scans, your genome, sensors you’re wearing, your environmental sensors, medical literature. All this data is just continually being assessed to give you feedback, whether that’s through an avatar or speech or text, you can pick that, the way it works today is there’s this one-off appointment with the doctor. In the future, you will have a coach that is with you all the time as long as you want to have this coaching operation,” Dr. Topol says. “We have this unique capability of bringing in massive amounts of data about a given individual, and processing the data with AI algorithms and giving feedback, and that is another way to decompress the role of the doctor whereby the person who is getting this feedback could contact this doctor when there’s need. The virtual medical coach is starting to get legs. Eventually it will be a way, a path to prevention, which is fulfilling a dream we never really actualized before.”
6. 科技島鏈:中美日韓台共構的產業新局/ 黃欽勇
黃社長的這本《科技島鏈》擲地有聲,詳述了中美日韓共構的產業新局,以一個資深分析師的角度切入科技供應鏈的國際分工,擘劃一個宏觀思維,台灣位於第一島鏈前沿 ,既是科技供應鏈要角 ,也是地緣政治脆弱邊緣,了解半導體產業身處的定位與局勢,正在牽動著目前的中美貿易戰局與人工智慧軟硬整合的國家競爭力。作者有高度的視野與創業的經驗,對於國家產業競爭力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同時也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是我輩學習的對象,雙方曾一同討論台灣未來的發展,有非常多的火花,期待未來一起合作攜手並進,共同發揮社會正面影響力。
7. 一本書看懂晶片產業/ 謝志峰, 陳大明
9/8日去誠品參加新書發表會,這本書吸引我,作者謝志峰與胡照林都認為,目前大陸缺乏有經驗的半導體人才,所以同文同種台灣自然成為中國企業吸收的目標,而且人才本來就會往需求高的地方流動,因此不要覺得都是中企在吸收台灣人才,事實上,他們到台積電南京新廠參觀,發現中國頂尖人才也都跑到台積電工作,但媒體很少報導。謝志峰也說,台灣同樣薪水聘到的人才,素質都比大陸人好很多,但不少原本在台灣薪水10萬美元的人,跳槽到大陸工作就會加薪到30萬美元,他開玩笑說,所以很多大陸企業乾脆在新竹設公司,薪水也不用加那麼多,台灣員工也不用離鄉背井到大陸工作,大家都很滿意。對於美中貿易戰帶來的衝擊,短期雖然對中國有衝擊,但卻激發中國建立自主技術熱潮,尤其目前許多採購都刻意「去美化」,也讓台商及本地商訂單大增,只要假以時日,兩岸半導體企業的成長相當值得預期。
8. 行動5.0 : 創造5G數位紅利/ 呂學錦
呂董事長可以說是這40年電信業的活字典,他做學問認真,把這本書當博士論文寫,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很年輕就當上中華電信總經理。目前5G執照正在競標,但是沒見到電信業者笑出來,因為行動通信業者因為面臨資本支出與費用支出增加的處境,營收卻不增反減!真正得利的,還是那些在網路上搭建平台、經營應用與內容的越網(OTT)業者。這二十年來,行動通信網路業者似乎逃不過淪為笨水管的宿命。5G登場,帶來一線曙光,一點希望。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從2G到4G,歐洲、日本、美國分別稱霸不同世代,邁入5G,誰能成為未來的王者?AI x IOT x 5G x Cloud Computing 有沒有機會形成一個完美風暴,產生巨大的科技變革,引領第四波工業革命的轉動加速,拭目以待。
9. 英國製造:國家如何維繫經濟命脈/ Evan Davis
這是本產業經濟的小眾書,但是超級好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在思考我們國家的產業發展時,或許可以看看英國如何度過金融海嘯,重新調整經濟體質,站穩腳步迎向國際新局的例子。而隨著篇章開展,讀者亦能逐漸將書中分析套用在台灣的經濟發展上,當在面對國內經濟轉型的各種挑戰時,不再如無頭蒼蠅般惶惶不安。作者伊凡・戴維斯為英國經濟學者,也是長期深入觀察當地產業的財經記者,書中對英國經濟的分析採取正向樂觀的論點,但絕不盲目,而是就事論事,從嚴謹的數據與比較分析中得出持平而論的根據,並做出有力的提醒和檢討,目的是要說服讀者,一個正常開放國家的謀生實力,其實比我們所想像中要強得多。
10. 城市的勝利:都市如何推動國家經濟,讓生活更富足、快樂、環保?/ Edward Glaeser
看到臺北市產發局林崇傑局長發文推薦,真的是一本好書,台灣與全球的都市化趨勢猶未停歇。城市居民占總人口比例越來越高,因此城市的發展好壞也就關乎大多數人的福祉。一座城市如何提升吸引力及競爭力,並且避免衰退?市長、市議員、市府官員與都市規劃師們,閱讀本書,應可從全球城市發展史中找到答案。台灣都市化過程,與經濟發展、國民所得提升的過程,是完全重疊的;對於世界上的許多國家而言,例如印度,也是如此。都市之所以能提供許多工作機會,讓人們脫貧入富,乃因都市讓人聚集,而人與人面對面互動學習,能擦出知識火花,帶動創新,進而推動經濟成長。

2019年2月3日 星期日

產業AI化的黃金10年


產業AI化的黃金10

來十年,我們將看到四波產業AI化提升企業轉型升級的機會。
第一波是單點效率的提升,像是製造端的瑕疵檢測、智能化排程、預防性維修、原料組合最佳化,就是機器取代人,這時科技領導廠商主導創新與先期應用,也看到語音助理、人臉辨識、醫學影像判讀...等新創公司,在特定應用上取得快速的進展。

第二波是企業流程的提升,當所有的單點應用被普及化之後,就會迎來重組作業流程效率的提升,形成線的變化,生產作業、服務程序與人機協作將會帶來管理流程的梳理與重整,顧問式的專案將興起,挑戰的將是原先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第三波是產業水平面的提升,這時傳統產業也跟進了,很多成熟與特殊領域的隱形冠軍,在AI應用上會走向產業內的全面運動,在產業應用的廣度與成效有很大提升,成熟標準化產品會推出且開始普及,這會是一個面的變化,也會快速淘汰落後無法升級的公司,重新解構價值鏈。

第四波是生態系統整體的提升,產業聚落將因為應用者廣且多,因量變帶來質變,嶄新的應用會建構在已有的基礎之上,翻倍的效率提高也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生態系統改變,不同生態系統會形成競爭,甚至取代了缺乏競爭力的產業,整體產業結構發生重組,全球分工重新洗牌。

我習慣用<技術採用生命週期> 來解釋一個科技帶給市場的週期變化,技術採用生命週期的形狀是一個鐘形曲線(Bell Curve),這個曲線將新科技產品吸引各種類型消費者的過程分成五個階段,分別包括創新者、早期採用者、早期大眾、晚期大眾與落伍者。,上述五個階段佔整體使用人數比例分別為2.5%13.5%34%34%16%。這五個不同階段的消費者分別具有不同特色,依接受新科技產品的容易程度如下:

創新者(innovators:創新者是一群對技術具有狂熱偏好的少數人士,他們的興趣就是研究新產品,同時也是新技術產品的把關者。因為只有在初期取得創新者的認同才能往後向其他潛在使用者證命新產品是可以運作的。他們在意創新,習慣從01引領改變。

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早期採用者是一群有先見之明的消費者,也是新技術產品市場發展的主要推動者。與創新者不同的是,早期採用者不是技術性人員,但他們會去想像這項新技術可以帶來什麼好處。一旦早期採用者找到這項新技術可以跟他們本來就在乎的東西做連結,這就成了他們購買的理由。他們在意保持領先與卡位標準與專利。

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早期大眾的是一群非常重要的消費群,他們最在意的是產品實用性,對於新技術產品的採用往往比較謹慎,因為他們知道很多新科技是無法成功的。他們會先等待,並且觀察其他使用者的使用經驗,確定產品可以順利運作才會購買。他們在意產品實用性,實際效用與風險。

晚期大眾(late majority:晚期大眾和早期大眾在乎的東西大致相同。但晚期大眾缺乏判斷產品是否可順利運作的能力,因此他們會等到規格完全確立,輔助系統建置完備才會從荷包掏出錢來。雖然這一群體的消費者不容易接納新產品,但是在市場上與早期大眾一樣多,佔整個市場三分之一。他們在意價錢與同業是否使用。

落後者(laggards:落伍者不喜歡新科技,如果他們有買到新技術產品,那可能是在其他產品裡的某一零件,可能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使用了新技術產品。他們在意守成與延續企業生命。

技術採用生命周期投射的不僅是B2B企業,在消費者市場也同等適用,說明一個新技術產品融入一個社會的過程,在過程中每個階段都和特定族群相互結合,加總起來就構成整個社會。

從發展歷程判斷,未來十年一定是AI的黃金發展時期。2016年至今,AI雖然還是停留在一些大型領導企業裡發展,不過2019年我們已經看到不少中企業已經編列預算,展開試點性專案,呈現一些單點的行業應用,未來十年必會造就一批領先的產業公司。但也並不代表從此一帆風順的,今天的AI創業者必須要認識到AI舞台的主角變化,AI創業的舞台上,技術公司仍然是重要主角,AI不會改造每個傳統行業,反而帶給傳統行業的巨大衝擊,因為守舊僵化的思維、遲緩的行動力、欠缺專業人才、沒有提供人員足夠培訓,將會壓縮許多傳統企業生存空間退守到更底邊甚至面臨淘汰,因此,未來的黃金十年其實也是屬於領先的產業公司的。

什麼是領先的產業公司,他們為什麼會成為領先公司?領先的產業公司往往他們對所在的行業有著很深的洞察力與創新力,他們自身就是在行業內數位升級與轉型的實踐者,並且他們對於未來打造什麼樣的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效率引進能充分改變這個行業,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只是受限於技術的漸進式發展,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不能做,但這波AI科技大浪,帶給這些領先者寄望已久的改變競爭態勢與翻轉行業生態的機會,未來十年是絕對是屬於前段的AI技術公司和先進的產業公司聯手共贏的時代。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將在接下來著手在顧問諮詢、技術推廣、新創輔導、產學連結、社群交流、職涯發展六大面向,幫助更多行業的改造升級。AI行業在過去幾年雖然誕生了很多獨角獸企業,但是他們只是證明了AI在特定與微觀層面的應用潛力,我們篤信未來十年,人工智慧將真正迎來產業全面性的黃金發展期,一起加油!

Richie Tsai (蔡明順) at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2019/2/3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我的2018 閱讀清單- 10大好書

我的2018 閱讀清單- 10大好書

2018年即將結束,維持了許多年的寫下10本閱讀好書的習慣還是要交功課的,今年是我閱讀量比較大的一年,享受了很多閱讀的樂趣與獲得不同的跨領域觀點,這10本書我以3本哈拉瑞「人類三部曲」開頭,他的書真的是令人驚艷不已的曠世傑作;接著顏擇雅的<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引起我好多對時事與產業發展的共鳴;Ray Dalio的<原則>與李開復的 幾乎是年度之書,好多同學朋友也都強力推薦;每年要閱讀一個偉大的心靈,<愛因斯坦>是我今年選定的傳記;<洛克菲勒給子女的一生忠告> 是父親給子女的教養之書,非常具有傳世價值;Peter F.Drucker 2004年的經典<彼得杜拉克: 使命與領導>,與程天縱的<創客創業導師程天縱的管理力>給我很多在非營利組織工作與管理上的寶貴建議與想法。

1.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Yuval Noah Harari
一開始讀這本書就無法自拔,哈拉瑞在《人類大歷史》精準地掌握了生物學、考古學、歷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的複雜觀念,太多有趣的歷史與哲學觀點在碰撞,從七萬年前的大腦認知革命(有能力談八卦,想像不存在的事物,讓陌生人開始合作、建立組織)、一萬兩千年前的農業革命(讓我們渴求更多、生產更多,分工分職愈趨細膩)、五百年前的科學革命(帶來快速進步,讓我們擁有上帝的力量,也帶來毀滅)、以及導致全球大一統、人類大融合的關鍵因素——金錢、帝國、宗教。作者對科學研究的精確掌握並且涉及的層面之又深又廣,他的博學多聞真的是到令人震驚的地步!
2.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 Yuval Noah Harari
在《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展現了他「後見之明」的洞見,深刻闡述了「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而在這本《人類大命運》,哈拉瑞則改以「先見之明」的姿態,提出三個大哉問:
第一、當「死亡」將逐步走向末日,長生不老之夢可能實現,人們該如何面對?
第二、當幸福快樂成為天賦人權,個人主義凌駕國族主義,社會將如何變遷?
第三、當生物醫學工程、半機械人工程、無機生命工程持續進展,人類將從「智人」的位階躍升成為「神人」(Homo Deus),形同握有上帝的權力,那麼人類的終極命運將會如何?
3. 21世紀的21堂課/ Yuval Noah Harari
到目前為止,人類一直被活得更長久、更健康、更幸福的渴望所驅動。作者拋出許多有關於工作、戰爭、民族主義、宗教、移民、教育和其他 15 個重大問題,常常會提下來思考這個問題的核心與是否同意作者論述,前面的第一章就帶出AI帶給人類的衝擊與影響,作者並沒有試圖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在未來的幾十年乃至幾個世紀裡,我們的生命將會有什麼意義?將會是人類會去不斷追求的
4.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顏擇雅
台灣問題就是最低的水果摘完了,如今應該趕緊打造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台灣不強,但也不弱。台灣要用平常心看中國,用進取心解決問題。「變局」增加了我們對未知的恐懼,但在其中,也充滿著機會。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是要劈樹當柴,還是改吃樹皮;是要愁困哭天搶地,還是登頂採摘新粒;是要搶奪他人手中所有,還是自己設法種樹生果。 弱小的黑猩猩被趕下果樹,在沒有果子吃的情況下,牠嘗試直立行走空出雙手,牠學習使用器具,牠開始狩獵。 最後,牠,變成人類。
5. 原則:生活和工作/Ray Dalio
端午節時讀這本 Ray Dalio的「原則」,把他跟AI結合後會變得更強大,整理打通大家的學習思路:選定目標-找出路徑-展開行動-持續進化-形成思想-建立原則-運用演算法-人機協作。
6. AI 新世界:中國、矽谷和AI七巨人如何引領全球發展/ 李開復
李開復繼<人工智慧來了>後再出的一本書,卡內基美隆大學機器學習學院系主任的湯姆‧米契(Tom Mitchell)給他的評價最貼切閱讀這本書的動機,李開復長年領導中美兩地的AI研發團隊,從小浸淫在東西方兩種文化,現在領導全中國最頂尖的AI創投基金公司。他多元化的豐富背景,使他在文化、政策、科技等層面的剖析角度,都比大多數的AI專家深入許多。所有對AI未來感興趣的人,都應該抽空閱讀這本書,了解AI將如何改變世界秩序。他得罹癌經驗之後對人生順序的深思反省也令人動容。
7. 愛因斯坦 : 他的人生 他的宇宙/ Walter Isaacson
愛因斯坦是獨立思考的象徵,是天才、生活白癡、人格障礙還是武器製造者?Walter Isaacson這個傳記高手,研究愛因斯坦私人檔案,將其研究成果發表,是至今最權威、最能全面瞭解愛因斯坦成長、家庭、婚姻、政治與科學發現之謎的一本書。他曾經語言遲緩、學業中輟、失業、未婚生子,然而他始終保持樂觀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斷與良心,拋棄國籍與宗教信仰,決定當一個世界公民,沒有任何主義束縛,因此發現了宇宙至美,1905年他寫出科學史上最著名的方程式E=mc2,被稱為奇蹟之年。
8. 洛克菲勒給子女的一生忠告/ John D. Rockefeller
我們有2個女兒,但不當成公主養,而是看待成未來的領袖,國家的棟樑來教育,因為她們未來都會為人母,如此下一代才會更傑出。了解她們的專長因此發展兩個最重要的專長演說與作文。洛克菲勒給他子女的忠告這本書給我許多在教育上的啟發,當仔細閱讀後就會理解這個家族的強大絕對不是運氣或是只看金錢,現在我們在管理上遇到的難題,沒想到他在一個世紀前就已輕鬆化解。
9. 彼得杜拉克: 使命與領導/ Peter F.Drucker
杜拉克在本書中點出了「你對世人的貢獻是什麼 ?」正是本書的核心概念。2018年因在非營利組織工作,這本2004年出版的經典點出非營利組織的管理之道,靠的不是企業的經營手法,而是「使命與領導」之道。因為每一項使命宣言,都必須反映機會、能力與投入感三項要素,否則勢將無法凝聚組織內的人力資源去做好該做的事。而「領導」的關鍵並不在於領袖的魅力,而是使命,因為只專注於個人魅力將使領導者走上誤導的不歸路。身為非營利組織的領導者,其職責就是要將使命中的說詞轉換成更精確的目標。理由是使命是永存的,甚至是負有神聖的任務;目標則僅是暫時性的。
10. 創客創業導師程天縱的管理力:企業經營、新創發展、掌握趨勢不可或缺的28個觀念與工具/ 程天縱
程天縱的書只會有乾貨沒有廢話,他曾任惠普、德州儀器、鴻海與富智康等跨國企業的高階主管,是外商專業經理人的典範之一。特別是退休後,他積極投入創客圈,成立創業社群,輔導了超過數百個創業團隊。因其兼具豐富的實務經驗與紮實的理論知識,對大型組織的經營與新創公司的第一線運作都非常熟悉,因此對職場中的問題總有一針見血的分析,並提出實際可行的建言。


審視自己的能力演化


顏擇雅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寫道,台灣問題就是最低的水果摘完了,如今應該趕緊打造工具去摘更高的水果。

台灣不強,但也不弱。台灣要用平常心看中國,用進取心解決問題。  「變局」增加了我們對未知的恐懼,但在其中,也充滿著機會。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是要劈樹當柴,還是改吃樹皮;是要愁困哭天搶地,還是登頂採摘新粒;是要搶奪他人手中所有,還是自己設法種樹生果。 弱小的黑猩猩被趕下果樹,在沒有果子吃的情況下,牠嘗試直立行走空出雙手,牠學習使用器具,牠開始狩獵。 最後,牠,變成人類。

很好的一篇文章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7532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AI Blooming in coming soon!


用了20多年的<技術採用生命週期>來看今日的AI,依舊清晰可見未來的藍圖。
五個階段佔整體使用人數比例分別為2.5%13.5%34%34%16%。這五個不同階段的消費者分別具有不同特色,依接受新科技產品的容易程度如下:

創新者(innovators:創新者是一群對技術具有狂熱偏好的少數人士,他們的興趣就是研究新產品,同時也是新技術產品的把關者。因為只有在初期取得創新者的認同才能往後向其他潛在使用者證命新產品是可以運作的。->在意創新
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早期採用者是一群有先見之明的消費者,也是新技術產品市場發展的主要推動者。與創新者不同的是,早期採用者不是技術性人員,但他們會去想像這項新技術可以帶來什麼好處。一旦早期採用者找到這項新技術可以跟他們本來就在乎的東西做連結,這就成了他們購買的理由。->在意領先
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早期大眾的是一群非常重要的消費群,他們最在意的是產品實用性,對於新技術產品的採用往往比較謹慎,因為他們知道很多新科技是無法成功的。他們會先等待,並且觀察其他使用者的使用經驗,確定產品可以順利運作才會購買。->在意實用與風險
晚期大眾(late majority:晚期大眾和早期大眾在乎的東西大致相同。但晚期大眾缺乏判斷產品是否可順利運作的能力,因此他們會等到規格完全確立,輔助系統建置完備才會從荷包掏出錢來。雖然這一群體的消費者不容易接納新產品,但是在市場上與早期大眾一樣多,佔整個市場三分之一。->在意價錢
落後者(laggards:落伍者不喜歡新科技,如果他們有買到新技術產品,那可能是在其他產品裡的某一零件,可能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使用了新技術產品。->在意守成

技術採用生命周期說明
一個新技術產品融入一個社會的過程,在過程中每個階段都和特定族群相互結合,加總起來就構成整個社會。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成為神木的五個條件

這兩天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所有同仁去棲蘭神木群作Team building, 幾張照片分別是神木、地衣與苔蘚,紅檜與扁柏的球果,把多年前紀錄下來的一篇短文與同仁們一起分享。期待未來每位助教與行政未來都是「神木」棟樑!

【成為一棵神木的五個條件】
【1】成為一棵神木的第一個條件:時間!
沒有一棵神木是樹苗種下去,馬上就變成神木的。一定是歲月刻畫著年輪,一圈圈往外長。
★啟示: 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給自己時間,時間就是生命經驗的累積!

【2】成為一棵神木的第二個條件:不動!
沒有一棵神木,第一年種在這裏,第二年種在那裏,而可以成為一棵大樹的。一定是千百年來經歷風吹雨打,屹立不動,終於成就神木!
★啟示: 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經歷風吹雨打而不悔”!

【3】成為一棵神木的第三個條件:根基!
樹有千百萬條根,粗根、細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的吸收營養,成長自己。絕對沒有一棵神木,是沒有根的!
★啟示: 要想出人頭地,一定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紮好根基,事業才能基業常青。

【4】成為一棵神木的第四個條件:向上長!
沒有一棵神木只向旁邊長,只長胖不長高的,一定是先長主幹再長細枝,一直向上長!
★啟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向上,不斷向上才會有更大的空間!

【5】成為一棵神木的第五個條件:向陽光!
沒有一棵神木長向黑暗的,積極地向陽光生長是神木的希望所在,也是為了爭取更多光明!
★啟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心向光明,所有挑戰都是成長,為自己加油!

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中年之後如何厚德載物,福漲運好

人到中年擁有了8 項厚德,下半輩子就好過了!


1、沉澱朋友:
「窮在大路無人問,富住深山有遠親」。也別管他是親戚還是「朋友」,勢利眼的人多著呢,隨便一抓就是一把一把的。在你生活的低潮和困境時,向你伸出溫暖的那雙手才是你的朋友。

那些靠得住的友誼是今生最溫暖的一件外套。它是靠你的人品和性情打造的,在這個年齡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如果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幾筆,那麽,從現在用心去儲存還來得及。

 2、淡定心情:
這個年齡段已經不允許你不成熟了。要知道,對發生在身邊的事,你已經完成了從「看不慣」到「看得慣」這個過程了,如果你還不習慣,說明你心裡還不夠成熟。

3、播種善良:
一定要極盡自己所能及之事,讓那些比你苦、比你難的人感受到這世上的陽光和美麗。這樣的善良要經常播種,不意間,就會開出最美麗的人性之花來。播種善良是在給自己「修心」。

4、培養愛好:
琴棋書畫,花鳥蟲魚總有一款適應你,一定要給自己培養一種愛好。它會洗滌你的身心,打開你的記憶和想像,鋪陳你的浪漫。當你全身心地投入時,更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寧靜和享受

5、得失隨緣
在你付諸努力的前提下,要有著隨緣的心態,勝之坦然;敗之淡然。

 6、學會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經過一次,就長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煩惱需要你自己默默地去承受;歷煉一次;豐富一次。

7、常念感恩
經歷了是一種財富。當我們參加完葬禮,總會湧起一些感慨;當我們大病初癒,總會有萬般的珍惜。

感恩的心一定要時時保留,它不僅讓你憐惜一沙一石、一草一枝,還會讓你淡漠某種無形的壓力,平撫你的慾望和爭鬥,更多的時候,有一些幸福的感覺也往往來自於此。

8、享受運動
很多人認爲自己胖、自己醜,於是,就有人拚命地節食減肥、不惜在臉上動刀,你的大部分時間與其就浪費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如去享受運動、享受自然。你的體重就不會因懶惰而上漲,你的容貌也不會因歲月而減少生動。


那麽你就在某種程度上保存住了你的青春,你的快樂,你的健康。

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面試最佳的10大問題

職涯上參與許多次面試,也面試過超過百位以上的專業人士,我把心得紀錄下來,以下是我認為面試最佳的10大問題:
  • 能用一分鐘將出社會到現在的工作經驗(隱藏問題:能否簡單清楚且精準介紹自己)
  • 講一個讓你難忘的失敗經驗,或是曾經嚴重受挫的事(隱藏問題:如何看待失敗)
  • 你認為自己最大的缺點是什麼?(隱藏問題:對自己認識的深度與反省能力)
  • 什麼是你處理過最困難的問題,以及你如何解決?(隱藏問題:能讓吹牛者現形,能從上述問題的答案判斷,求職者是否真的處於主導地位,為問題找到答案,抑或僅是解決問題的團隊裡的一員。)
  • 告訴我你曾經完成的一個專案中間的過程,你是怎麼解決問題,計畫跟協調?(隱藏問題:真正解決問題的人,清楚知道問題是如何解決掉的。他們知道細節。這些求職者能深入討論他們的痛苦掙扎和採用策略。
  • 你認為最難一起工作的是哪種人呢?(隱藏問題:靈活度是否夠,能否與不同人在不同的環境工作?)
  • 我們預期有時一天會工作超過八小時,你認為這對你會造成困擾嗎?(隱藏問題:你是不是一個工作狂或一個需要平衡的人?)
  • 5年後你想做什麼?什麼是你的升級版?(隱藏問題:是否有清晰的目標,公司與達成這個目標是否吻合)
  • 為什麼你想要這份工作(隱藏問題:你是真的想要這份工作還是只是單純亂槍打鳥?)
  • 用30秒告訴我們一個非錄取你不可的原因(隱藏問題:看看想要這份工作的決心,並且邀請求職者做出承諾!)
2018/9/23 中秋節於關西

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快速進化、開創藍海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快速進化、開創藍海

學習AI 16週的5個建議:

1. 學習技術:建議你把這16週當成是一個學習季度,讓你專注在所有AI相關的主題性學習,這會是個極佳的轉型機會。機器學習留給我們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創造新一代的領導人。他懂得利用機器學習與人的互補作用,產生商業模式的創新,商業流程的變革,提供更快更多更好的服務。成功的策略是願意做實驗,以及快速學習,接下來10年使用人工智慧的經理人會取代保守不想改變的經理人。

2. 經營人脈:不論你找人才、找工作、找商機、找資金還是找對象,積極加入社群,參與討論分享與貢獻。

3. 改變心智 : 學習*人脈*意念=就是一道光;上帝會有安排,只是你的光束要夠強。
給科技行業的朋友,現在看AI  就好比1990年在學關聯式資料庫 RDBMS;非科技背景的朋友你可以想像「AI 像是一個工具箱,要解決什麼問題,裡面就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人工智慧發展初期,為了做出「工具」,因此對科學家的需求與標準都很高,隨著時間過去、工具完成之後,接下來便是教人如何使用工具,對科學家的要求門檻也會相對降低,「大家都要學會使用 AI,要把 AI 工具化讓大家都能用,而且要有商業化應用」。

4. 歷史機會 :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三次工業革命,均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第一次工業革命大約從1760 年延續至1840 年。由鐵路建設和蒸汽機的發明觸發的這次革命,引領人類進入機械生產的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始於19 世紀末,延續至20 世紀初,隨著電力和生產線的出現,規模化生產應運而生。第三次工業革命始於20 世紀60 年代。這一次革命通常被稱為電腦革命、數位革命,因為催生這場革命的是半導體技術、大型電腦(60 年代)、個人電腦(70、80年代)和網路(90 年代)的發展。當前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是在數位革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同過去相比,網路變得無所不在,移動性大幅提高;感測器體積變得更小、性能更強大、成本也更低;與此同時,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也開始嶄露鋒芒。2017-2026年將會是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關鍵10年。第四次工業革命絕不僅限於智慧互聯的機器和系統,其內涵更為廣泛。當前,從基因定序到奈米技術,從可再生能源到量子計算,各領域的技術突破風起雲湧。這些技術之間的融合,以及它們橫跨物理、數位和生物幾大領域的互動,決定了第四次工業革命與前幾次革命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5. 發展預測 : Gartner 預測到 2020 年時,至少四成的人會與以人為中心設計的科技進行互動,未來以人為中心設計的使用界面,機器可以理 解人類自然語言判斷意圖,因此投入在人類如何學習使用科技來操作的資源也將大幅降低;此外,95% 的影片或影像內容將不再由人工審閱,而是交由機器判讀、提供不同等級的自動化分析;同樣於 2020 年,在新的人工智慧專案中採用認知人因工程(cognitive ergonomics)或系統設計的企業,將獲得比其他企業高出四倍的長期成功;而在 2020 年人工智慧也將成為新工作機會的主要來源,相較取代的 180 萬個工作,企業導入人工智慧將創造 230 萬個工作機會。

#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http://aiacademy.tw

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

聖雅各朝聖之路雞精版

計畫這一天一年多了,利用清明連續假期,機票買了就上路,從Sarria出發,打算採取22k-28k-28k-30k-10k 策略完成118K, 最後一天計畫10點鐘抵達Santiago de Compostela,然後坐1:30的車一路殺到世界盡頭(Finisterre) 把該燒的該丟的一次完成,再回到聖地牙哥待兩天住Parador de Santiago - Hostal Reis Catolicos,可以早中晚上都來個彌撒,修復生理與心理。

第一天,Sarria-PortMarin天氣晴時多雲偶陣雨,路況小溪居多乾燥路面罕見,氣溫3-10度早晚溫差大,觀光客少所以安靜,春天的氣息已經在朝聖之路上等你喔...

第二天,PortMarin-Palas de Rei 雖然一路下雨,路上泥濘,但是不減玩興,有風有雨才是朝聖者的考驗,這路段公路與古道幾乎貼近,只要注意安全,自由切換樂趣無窮

第三天,Palas de Rei-Aruza, 29公里的距離,一路起伏的丘陵,不少上坡路,所幸今天天氣放晴,一路美景不斷,多數穿過農莊牧場,石牆、石橋、石頭農舍、幾段石板路,如果你也愛中古世紀,不會讓你失望

第四天,整天下雨,多數步道成溪流,不是逆流而上,就是順流而下,我認為這是上帝特別為我安排的「洗禮」,今天走30km, 到達Vilamior距離目的地只剩9.6km, 為了就是明早在歡樂之丘(Monumento de Monte do Gozo) 迎接曙光,然後10點抵達Santiago de Compostela

第五天,一如計畫在10:00抵達Santiago de Compostela 大教堂,最後一段路上遇見一位來自比利時的紳士,已經走了兩個月,他的心情顯得有點激動,我為他拍了幾張照,並且為他付了證書錢,做了點外交,12:00鐘搭車直驅Fisterra ,下車步行了約4公里,到達那個500年前,人們認為的「世界盡頭」,終於順利完成這次行程,無限感恩!

# 2018 April 2-8, 連載終了
# 受到三部電影啟發
# 聖雅各之路或聖地牙哥朝聖之路(西班牙語:El Camino de Santiago)是前往天主教的聖地之一的西班牙北部城市聖地牙哥康波斯特拉的朝聖之路。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的世界遺產。

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失去, 學習人生下半場的功課

《失去》, 學習人生下半場的功課

有位朋友說, 上半場的人生: 我們學習、成長、奮鬥、盡力、挑戰自我
讓我們逐步獲得掌聲、學位、職位、妻兒、名氣、財富...
但是, 下半場呢?
我們要學習面對《失去》: 失去體力、智力、能力、收入、地位、掌聲、親人、朋友、健康...

記得看過網路上有篇文章的妙喻,談到人生如競賽場,上半場按學歷、權力、職位、業績、薪金, 你比的是上升;下半場以血壓、血脂、血糖、尿酸、膽固醇,你比的是下降。上半場你要逆勢而為,拼命;下半場順勢而為,聽命;終場結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認命!因此你得上下場兼顧,兩場都要贏。所以,沒病也要體檢,不渴也要喝水,再煩也要想通,有理也要讓人,有權也要低調,不疲勞也要休息,不富有也要知足,再忙也得要鍛鍊。

人的一生,好比乘坐國光號客運一般:車子途徑東區,羨慕繁華;經過凱達格蘭大道,幻想權力;繞過金融街,夢想發財;臨停高級住宅區,遙想豪宅富貴;經過濱海公路,依然會有雄心勃勃--- 這時有個聲音飄然入耳:各位乘客您好,金寶山快到了!突然頓時,醒悟:這就是人生啊!。

不確定是不是華盛頓郵報,曾評選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
1. 生命的覺醒開悟
2. 一顆自由、喜悅、愛的心
3. 背包走天下的氣魄
4. 經常回歸大自然
5. 安穩平和的睡眠
6. 享受屬於自己空間與時間的生活
7. 牽手一個彼此深愛的靈魂伴侶
8. 幾位任何時候都懂你的知心好友
9. 身體內外的健康,內心深處的喜悅、物質的富足和精神的充實
10. 點燃他人希望的精神特質

問我自己,擁有過嗎?.....應該完成個幾項吧。





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格局, 如何做個有格局的人

格局, 如何做個有格局的人

社會分三層:下層做事、中層做式、上層做局!三種層次代表三種不同格局,回到個人本身,人的腦袋也有四種差距:一塊磚頭、一棟房子、一座高樓大廈、一座城市,這決定了會在那個生存的層次與界道

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所寫: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社會階層不斷固化的今天,
低層級的人如何通過拔高格局,
把握時機,成為更高層級別的人呢?

世界的上的人,其實只分為三種:做事的人、做式的人、做局的人
1、先看【做事】的人
把一件事情最好是一個人的基本能力,它遵循的是「事道」講究的是「技術」。
這是社會上最多的人,他們往往是工薪階層、
自由職業者、零工、兼職人員等等,他們依靠出賣勞動力和技能生存,比如司機、農民、會計、律師、工人、醫生、老師,首先需要自己擁有某項技能,當然越厲害越好,然後乘以自己投入的時間,這就是自己可以獲得的財富。

他們往往需要找到一家能夠發揮自己特長的公司或平台,然後將自己特長發揮出來,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的時間、體力都是相差無幾的,
沒有人一天有 25 個小時,所以大家只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練水平。

但是,這種性質的人有一種方式可以變的強大,那就是:成名。
比如同樣是靠演戲賺錢,明星和群眾演員的報酬就是天壤之別。同樣是靠設計賺錢,有名的設計師身價遠遠高於普通設計師,同樣是靠幫別人打官司賺錢,大律師身價遠遠高於普通律師。同樣是靠治病賺錢,名醫就是要花大錢才能請到。

所以「做事」的人在初級階段靠「技術」,到了一定程度是靠「名聲」但成名靠的是運氣和機遇,它並不只是技能高超到某種程度的結果,這是他們最糾結的事。 

2、再看【做式】的人
這種人往往並不在意一件事如何做好,他們考慮的是設計出一個什麼樣的「模式」,能讓那些喜歡做事的人更好的去做事,它遵循的是「世道」。我們要記住:「式」永遠都在“術”之上。

這種人除了懂技術之外,還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眼光、魄力、創新意識,需要對新產品、新渠道、新工具、組織變革有深刻的洞察。創業者、企業家基本上都屬於這一類人。在懂管理和善於梳理的基礎上,他們更關註一個團隊、一家公司的模式創新,因為有了模式就可以成全無數個做事的人。

「做式」的人必須要懂三樣東西:
一是看懂社會大趨勢,趨勢如滔滔江水,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二是看懂新工具,比如互聯網,AI
三是讀懂新政策,配合國家行動。

創業的本質,其實就是從「做事」努力升級到「做式」,這就意味著一個人不用再靠「技術」去掙錢,而是站在更高的位置上靠設計「模式」去賺錢,同時自己的經濟、人身、人格都實現了自由。

做式的社會價值在於促進社會的運作效率,也因此「做式」是有風險的,如果模式並沒有真正的幫助那些埋頭「做事」的人,或者對他們起到了誤導作用,這說明你的模式是不成立的,這就是很多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

3、最後是【做局】的人。
為了使社會更好的運轉,他們默默的在幕後佈置一個大局。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這叫做局,它遵循的是「天道」。式在術之上,局在式之上。

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把簡單問題數量化,
把數量問題程序化,把程序問題體系化,
這就是做局的基本邏輯。

戰國時期,禮崩樂壞、人心不古,列國征伐不斷,人們生活不得安寧。躲在深山老林裡的鬼穀子,起心動念:
謀劃一個局結束這亂世。一陰一陽謂之道。
他教了文和武兩種徒弟,然後文有蘇秦、張儀,
武有龐涓和孫臏,讓他們相生相剋。

鬼穀子下了一盤很大的棋,先讓龐涓下山,他幫魏國傲視群雄,這叫起盤;然後孫臏出任齊國軍師,把魏國控制在一定範圍。這時齊國成了傳統強國,和後起之秀的秦國形成東西對峙,這叫對局。
然後,蘇秦身佩六國相印,聯絡其它國家從南向北對秦國成包圍之勢,稱為「合縱」。使強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最後張儀出山,他採取「連橫」策略:逐個溝通許諾,遠交近攻,孤立各國,然後各個擊破,最終一統了中國!

最終可以發現:人與人的區別最終是「格局」的區別
這就是這三種不同的人,從做事的人,到做式的人,再到做局的人,
其實就是技術—模式—格局的升級,
也是事道—世道—天道的升級。
歸根結底是一個人格局的升級。
最終可以發現:人與人的區別,最終是格局的區別。

格局大的人永遠都能操控格局小的人。所以,如果一定要給社會分層的話,我認為應該這樣劃分:下層人做事、中層人做式、上層人做局。

提升你的格局 是人生逆襲的唯一途徑
做事的往往是工薪階層,做式的往往是創業者和企業家,而做局的往往是背後的資本集團、投資家,他們永遠都靜坐在幕後,操控著社會的運轉。這是一個社會階層不斷固化的時代,但也是一個逆襲隨時可能發生的時代。提升你的格局,是人生逆襲的唯一途徑!

你的心胸是一塊磚頭,還是可以大到一座城市,這決定了你的格局,格局有多大,心就能有多寬!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就會充滿不可思議...
<內容摘自網路文章>
2018/3/18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創業, 必要的心理建設

創業, 必要心理建設

1. 必須押注未來在一件帶動後續改變的事上,全新全意100%投入自然湧現創造力,有創造力就充滿勇氣,願意學習帶來不停的進化升級,能創造無限可能,抱有強烈的願望,廢寢忘食地渴望著、思考著,願意破斧沉舟,不留後路,為達目的在所不惜,就是為求成功到達心思著迷的境界。所有成功的人物都有一種傻勁,一種超乎人之常情的專注與犧牲。
Action: 發動機,整合者,轉換器,傳教士,垃圾桶
A.主動貢獻分享,創作簡報或發表文章
B.寫信給AI的巨頭,找一份AI的工作
C.約熟識或引薦的人,維護與擴大人際網路
D.跨界多維度的發展專業,可創造幾何級數的競爭力提升,但至少要在一個維度特別突出

2. 創新者最重要的素質並不在頭腦,而是在臉皮。臉皮不厚的創新者一定失敗,因為倡導變革的人必然要面臨一大群尖刻的反對者。這也解釋了為何實驗室中的發明家遠遠無法將他們的成果普及給大眾。臉皮就是面子,面子不值錢:
  • 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 說明你已經懂事了。
  • 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 說明你已經成功了。
  • 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人物了。
  • 當你還停留在那裡喝酒、吹牛, 啥也不懂還裝懂, 只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 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Action: 拉下面子找工作或創業, 一個人的改變源自於自我的積極進取,而非等待什麼天賜良機。

3.世界是一場盛大的電影,但你不會想夢遊度過人生。重要的是找一份你喜愛的工作:即使你不必工作賺錢,你還是會做的那種工作,那麼你的人生就很美好了。早上會從床上跳起來,因為你很期待每一天。 超過六十年了,我仍然能夠跳著踢踏舞去上班,因為我熱愛自己的工作,我覺得非常幸運。 -Warren Buffett(1930- )

Action: 確認自己的專長與熱愛,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千萬別在不對的地方找你要的東西。有時選擇不做什麼,比起選擇做什麼更重要,「比成功更重要的是,做你自己有興趣、有能力,也肯努力去做的事。」

4. 價值是什麼?價值是人們心裡所想的,你可以提供並且超過期待。正視你所不知道的事、你的錯誤、你的弱點,對這些東西的理解會成就你的人生。做你擅長的,能創造最大價值的事,興趣自然發生,熱情會不斷湧現。對於看不懂的,看不到的,算不清的,會傷身的,千萬不要碰!永遠做別人學不來的事,才會有活命的機會。

5. 經歷痛苦:想成功你就得去這些難事:
(1)、你得經歷努力失敗再努力的過程。
(2)、你得友好對待那些殘忍對你的人。
(3)、你得付出比你當下獲得的回報更多。
(4)、你得學會領導,哪怕還沒有任何人在跟隨你。
(5)、你得在那些完全不合理的最後期限前完成任務。
(6)、就算你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你還得跑得再快一些。
(7)、哪怕你已經受傷、鮮血淋漓和疼痛難忍,你還是得繼續奮鬥。
(8)、不管你的前面有什麼,你也得一直朝著你想要到達的目的地前進。
(9)、有時候你得看起來像個傻子,因為你要去追尋那些你沒有的答案。

很簡單的事實:普通人是如何取得非凡成就的?
他們會做這些難事,這些更聰明、更富有、更有資格的人,沒有勇氣或無法不顧一切拼命去做的事情。想成功你就得去克服這些難事,那些別人不做的事情,那些讓你害怕的事情,那些會讓想自己到底還能堅持多久的事情。正是這些難事定義你,正是這些難事區別著平庸和非凡成功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遇到這些難事,我們最容易採取的行動是避開,是用藉口逃開,是假裝它們不適合你。去做這些難事吧,你會為自己到底有多棒而感到驚訝的!

2018/3/7